五一前夕,央视新闻聚焦国家电网全国劳模张霁明和他的团队“向极限复电时间发起挑战”的硬核故事,并在微博同步发起热议话题。“半月谈”“光明网”“中国新闻周刊”“中国日报”等157家头部媒体火速跟进,一时间全网刷屏,话题强势登上微博热搜榜、社会榜双第一,在榜时长高达13小时48分钟,线万!
无数网友在评论区聊起小时候“等电来”的故事——缠着大人点蜡烛、电饭煲罢工、盼着家里来电恢复……线;一个热搜唤醒全民电网记忆!而如今,“用电不觉、习以为常”,大家都在感慨,那些日子仿佛一去不复返了!
只不过我们已经习惯了“用电自由”,享受着世界顶尖、高可靠性的供电服务。今天我们就借着这波热搜,带你看看“小时候停电消失的秘密”,也顺便和你聊聊国家电网背后的硬核科技和服务进化史!
网友回忆:“小时候经常停电,家里都备着蜡烛和手电筒。现在孩子听说停电都以为是故事。”——这样的共鸣你有吗?
不夸张地说,用电便利已成为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标配。国家电网数据显示,如今杭州城市电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.999%,大部分城市都实现了“电力秒级复原”,乡村地区的用电保障也追上平均线,惠及千家万户。小时候家家户户“靠天吃电”的日子,为何在我们这一代悄然消失了?
2003年夏天杭州用电缺口达1/3,调度中心电线;老电力人邱伟成说起当年仍心有余悸。
转机发生在2003年12月30日,一句宁让电等发展,不让发展等电的嘱托,明确电力要先行,拉开了浙江电力甚至全国电网飞速发展的大幕。
从“等电来”到“电等发展”,从“发展受制于电”到“电力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”,短短二十年,电网的成长堪称逆袭。
和很多国家区域电力孤网、自成体系不同,中国早已建成世界最大、最强的新型大电网,全国一张网、统一调度、互联互助。不管是极端高温、寒潮,还是瞬时用电高峰,只要哪里有压力,总有一只看不见的手秒级协调,确保不停电,电量流动从不断线。
十年之间,中国从无到有建成39项特高压输电工程,这些被称为“电力高速路”的特高压通道,把大西北的风、金沙江的水、西南的清洁能源顷刻送到东南沿海,“西电东送”“北电南供”“水火互济、风光互补”规模宏大、效率领先,跨省区输电能力世所罕见,每年为沿海和大城市送去不间断、绿色的动力。
现代电网已经不是只能“开关跳闸”的老电网了。现在的国家电网,是一个万物互联、AI智控、秒级修复的“智慧中枢”:
统一潮流控制器(UPFC)——电网界的“智能导航仪”,拥堵时可自动优化线路,电能实现“无人驾驶”。
主动配电网技术——能“频道切换”,用AI把多余电力转给短缺区域,配电效率高于全球平均。
源网荷储协同互动技术——相当于给整个电网装上“智能平衡杆”,可实时响应用户需求,保障关键负荷不掉线。
面对突发灾害、极端天气,全国一张网、央企人冲锋在前,政府统一指挥。哪里有需要,哪里灯火就不断,一方有难八方支援,急修、复电、增援最多只需几个小时。
国家电网“追光者”们不断刷新极限复电速度——曾经一小时一次全城抢修,如今最快只需要0.1秒!“供电无觉”的日常背后,是二十年如一日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坚守。
以浙江为例,目前清洁能源装机首次超越煤电,“绿电外送”成常态,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全球领先。集中调度和数字化加持,让能源转型与供电安全一个都不落下。
“停电变少了,咱老百姓的幸福感才高。” 这不仅体现在大工业里,高速增长的电力也点亮了千村万户,从共富乡村到大城市CBD:
老旧小区也能用上智能用电、绿色用能,清洁能源进乡村,助力民宿、民生、共同富裕;
杭州、宁波等多地已实现“世界级供电可靠性”,电力服务“满格在线”,“获得电力”这件事变得前所未有地高效、便捷、温暖。
小时候等电来的焦虑,已被今天的“用电自由”彻底终结。那些光速响应、闪电复电、绿色调度的背后,是国家电网科技创新、服务升级、央企担当的持续推动,更是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的使命兑现。
下次刷到“#为什么小时候常有的停电好像消失了#”,不用怀疑答案——那是因为,有一群国家电网人,正用智慧和汗水,守护万家灯火,点亮美好中国!让我们一起为“追光者”点赞,也为自己生活在这样的国家点赞吧!